查看原文
其他

荒漠里的“星星”你见过吗?

青春宁夏 2023-07-09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
受影响人口最多
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沙区群众生产生活饱受风沙侵袭

长期以来
通过不断健全防沙治沙法律法规
实施重点工程治理
强化荒漠植被保护
我国荒漠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显著
从 “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中国创造了荒漠化治理的“绿色奇迹”

沙海披绿装  荒漠焕新颜
卫星镜头下看宁夏灵武白芨滩
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
绿色长廊映入眼帘

2021年11月1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沙漠公园卫星图

未治理前的白芨滩


边缘地区仅存的沙区
成为人们了解这里生态变迁的对照区域
草方格“治沙魔方”
和五位一体治沙模式的综合运用
使这片60年前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
如今变身绿洲肥田
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治理后的白芨滩

王有德向沙漠宣战的故事



1953年,王有德出生在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的灵武马家滩,风沙曾给他留下沉痛的记忆。小时候,王有德目睹着黄沙一次又一次爬上窗台,一次又一次灌满窑洞,最后逼着全村人搬离故土。也就在王有德出生那年,为阻止黄沙进入黄河,白芨滩防沙林场成立,1985年林场被批准为县级自然保护区。


1985年,32岁的王有德调到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身——灵武县白芨滩防沙林场担任副场长。那时的白芨滩,几乎见不到绿树,风沙肆虐,面临着沙逼人退的困局,固定资产不足40万元, 159名职工只能靠着每年10万元的财政拨款艰难度日,林场的人喝的是含氟量高的水,有些娃喝几年以后,眼睛往外凸脸都绿绿的,职工的腰都朝前弯,住的房子晚上看着天上的星星,一下雨,外头不下雨了,屋内还滴答滴答在下雨……


看到眼前这一幕幕,王有德下定决心:必须进行改革!他向职工立下三个承诺:职工不富不走、场子不活不走、沙漠不绿不走。面对人心涣散的烂摊子,王有德决定先从聚拢人心开始。


王有德围绕老百姓的需求干,双职工退休看病难,他就把自己和亲戚的房子全部抵押贷款;在灵武县城盖了八套二层小楼房,解决了八对双退职工、两代人的住房问题……


王有德的另外一项措施是发展副业,摆脱传统“靠沙吃沙”的僵化思路。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在林场推行同工同酬、按劳取酬,打破“大锅饭”,实行责任承包制,这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很多人积极性。


1986年7月,王有德带领职工打响了第一场治穷、治沙攻坚战——在北沙窝流动沙丘地带种植近千亩果园。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不断改良传统治沙手段的基础上,王有德又带领林场职工进行了草方格固沙实验,创造性使用小麦秸秆这种遍布宁夏平原的材料进行固沙。


三十年间,王有德带领着林场职工共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不但构建起阻挡毛乌素沙漠侵蚀的绿色屏障,更是让沙漠从黄河东侧后退了20公里,创造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在治沙技术上
一代代白芨滩人
因地制宜、因水施策
不断更新治沙方法
有效遏制毛乌素沙地的南移和西扩
保护了黄河、银川河东地区的生态安全
成为三北工程
精准治沙、科学治沙的样板区
使得昔日“沙洲”变“绿洲”

在河北承德北部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端
一片翠绿引人注目
这就是面积达115万亩的
塞罕坝机械林场

2021年6月15日塞罕坝卫星图
半个多世纪以来
肩负着
“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
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
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
营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
为阻滞浑善达克沙地南侵
构筑起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恶劣环境
不复存在

“天然避暑地、北京后花园”
20年前沙化面积达87%的
内蒙古锡林郭勒多伦县
或许难以想象今天它会被人们这样称赞
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部
多年来多伦饱受沙尘困扰
更成为京津风沙源

从2000年开始
多伦大力推动风沙治理工程
启动百万亩樟子松造林项目
森林覆盖率从6.8%增长到近40%
大片荒漠变身绿水青山
实现绿色“巨变”

2022年6月2日内蒙古锡林郭勒多伦县卫星图
沙能“生绿”  更能“生财”
各地在生态治理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不仅让昔日荒漠焕发新颜
也带动荒漠产业的发展
让沙不仅能“生绿”,更能“生财”

凭借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荒漠化土地也能变身新能源“蓝海”
使用卫星地图对西北地区进行观测
可以看到地面上一块巨大的圆形光斑
这就是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
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敦煌光热电站卫星对比图
在这片戈壁滩上
1.2万面“超级镜子”呈同心圆排列
如同向日葵般追逐着太阳
将万束阳光汇聚到中央的集热塔上
由此转化成的电能
正输往全国各地、千家万户

内蒙古自治区的库布其沙漠里
一匹占地130多万平方米的沙漠“骏马”
横卧其中
这是位于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中
由20万光伏板组成的“骏马”电站

国投电站卫星对比图
“骏马”不仅能发电
还有效“庇护”着脚下的这片荒漠
降低风速、留住水分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最大化发挥

在防治风沙、利用风沙的过程中
人们也在探索人沙和谐共生的相处之道
经过合理改造
荒漠也能成为
艺术的灵感源泉和生活乐土
创造显著的经济价值
没有一个地方夜晚会比沙漠星空更亮
腾格里沙漠腹地
中卫星星酒店
犹如一颗孤独的星星坠落其中
散发出耀眼的光彩

住在这里 毗邻黄河

与腾格里沙漠隔河相望

咫尺之间

便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

具西北风光之雄奇

兼江南景色之秀美


住星星酒店  品星空晚餐
看星空演艺  听星空讲座
赏大漠星辰  悟星空之旅
星空与沙漠的浪漫组合
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打开方式
也为各地发展荒漠旅游产业
提供了新思路

 

中卫星星酒店卫星对比图

夜晚的星星酒店

既要荒漠变绿,也要沙里淘金

通过不断加强防沙治沙工作
大力发展荒漠产业经济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我国正不断探索
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也将继续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

往期回顾

青年大学习丨2022年第17期来啦!(附上期学习情况排名)

一路走来的习近平| 《足迹》第二集:三顿炒鸡蛋为了啥

原来宋朝人就会拉花了?揭秘中国独一无二的点茶文化!

来源丨综合自半月谈、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等编辑丨周婧茹校审丨杨   赟

        点亮看”,荒漠变绿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